中国检察出版社
pic pic

新型贿赂犯罪疑难问题研究与司法适用

本书是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武汉市法学会、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新型贿赂犯罪疑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的成果集萃,汇集论文93篇。与会专家学者立足司法实践,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新型贿赂犯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案件侦查...
作者:孙应征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25

纸质书价

¥88  

关联商品:
购买数量:
+ -
库存277
商品详情

责任编辑:侯书钊

版次:1

印次:1

装帧形式:平装

ISBN:ISBN 978-7-5102-0860-7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武汉市法学会、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新型贿赂犯罪疑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的成果集萃,汇集论文93篇。与会专家学者立足司法实践,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新型贿赂犯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案件侦查、犯罪控制与立法完善四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达到了认识明确、理论提升、指导实践的预期效果。

作者简介

孙应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新型贿赂犯罪的司法认定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3 )

一、主体认定问题……………………………………………………………… (3 )

二、影响力的认定问题………………………………………………………… (5 )

三、“不正当利益”的认定问题……………………………………………… (7 )

四、本罪和受贿罪共犯的认定………………………………………………… (8 )

五、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应行贿行为的处理…………………………… (10)

六、利用影响力受贿的定罪量刑标准问题……………………………………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解析…………………………………………… (13)

一、“关系密切人”的界定…………………………………………………… (13)

二、本罪与斡旋受贿罪的区别………………………………………………… (16)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17)

四、本罪的未遂问题…………………………………………………………… (17)

五、本罪与受贿罪的共犯认定问题…………………………………………… (19)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几个问题探讨………………………………………………… (20)

一、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认定问题…………………………………… (20)

二、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相关共犯问题…………………………………… (26)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合行为的定性问题………………………………… (28)

新型受贿犯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 (29)

一、交易型受贿………………………………………………………………… (29)

二、干股型受贿………………………………………………………………… (36)

三、合作投资型受贿…………………………………………………………… (41)

四、委托理财型受贿…………………………………………………………… (43)

五、借用型受贿………………………………………………………………… (47)

新型受贿犯罪认定中的法律问题………………………………………………… (51)

一、交易型受贿的认定………………………………………………………… (51)

二、收受干股型受贿的认定…………………………………………………… (52)

三、合作投资型受贿与委托理财型受贿的认定……………………………… (54)

四、赌博型受贿的认定………………………………………………………… (56)

五、特定关系人受贿与“挂名”领薪型受贿的认定………………………… (57)

六、假借用型受贿……………………………………………………………… (59)

七、收受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的问题………………………………………… (60)

八、离职后受贿问题…………………………………………………………… (61)

论“按市场价格交易”型受贿…………………………………………………… (63)

一、入罪的原因………………………………………………………………… (63)

二、入罪之后产生的问题……………………………………………………… (66)

三、结语………………………………………………………………………… (67)

交易型受贿犯罪理论与实证研究………………………………………………… (68)

一、手段种类…………………………………………………………………… (68)

二、明显程度的界定…………………………………………………………… (71)

三、违法所得的认定…………………………………………………………… (72)

交易型受贿犯罪理论与实证研究………………………………………………… (74)

一、交易型受贿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74)

二、司法实践中对交易型受贿犯罪的认定问题……………………………… (75)

三、以优惠价格购买商品与交易型受贿犯罪的界限………………………… (78)

交易型贿赂若干问题的研究……………………………………………………… (79)

一、交易型贿赂的解析………………………………………………………… (79)

二、交易型贿赂典型类型……………………………………………………… (80)

三、交易型贿赂判断标准……………………………………………………… (81)

四、结语………………………………………………………………………… (84)

浅议干股型受贿犯罪的金额认定………………………………………………… (85)

一、无资本依托的干股型受贿………………………………………………… (85)

二、有资本依托的干股型受贿………………………………………………… (86)

三、结语………………………………………………………………………… (87)

干股型受贿相关问题探讨………………………………………………………… (88)

一、干股价值的计算方式……………………………………………………… (88)

二、收受干股后的受贿数额认定……………………………………………… (89)

三、干股型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90)

合作投资型受贿犯罪刍议………………………………………………………… (92)

一、合作投资型受贿犯罪的基本理论………………………………………… (92)

二、合作投资型受贿犯罪的基本表现形式…………………………………… (96)

三、合作投资型受贿犯罪司法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98)

委托理财型受贿犯罪理论与实证研究…………………………………………… (101)

一、委托理财型受贿犯罪的两种行为方式…………………………………… (101)

二、罪与非罪的界限…………………………………………………………… (102)

三、委托理财受贿案件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104)

委托理财型受贿司法认定问题探析……………………………………………… (108)

一、委托理财型受贿的界定…………………………………………………… (108)

二、关于“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的规定………………………………… (108)

三、关于“实际出资,但获取‘收益’明显高于出资应得收益”的规定

…………………………………………………………………… (109)

赌博型受贿犯罪理论与实证研究………………………………………………… (111)

一、赌博与赌博型受贿………………………………………………………… (111)

二、赌博型受贿犯罪的类型…………………………………………………… (112)

三、赌博型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 (112)

四、赌博型受贿犯罪实证分析………………………………………………… (114)

赌博型受贿罪的行为方式解读…………………………………………………… (116)

一、虚假赌博型行为方式……………………………………………………… (116)

二、竞争博弈型行为方式……………………………………………………… (116)

三、混合交织型行为方式……………………………………………………… (117)

新型贿赂犯罪中“关系人”之认定……………………………………………… (119)

一、“密切关系人”界定……………………………………………………… (119)

二、“密切关系人”与“近亲属” …………………………………………… (124)

三、“密切关系人”与“特定关系人” ……………………………………… (128)

特定关系人受贿犯罪的法律定位及类型研究…………………………………… (135)

一、特定关系人受贿犯罪的法律定位………………………………………… (135)

二、特定关系人受贿犯罪的类型研究………………………………………… (136)

关系人受贿犯罪研究……………………………………………………………… (141)

一、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的主体界定问题…………………………………… (141)

二、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的客观要件界定问题……………………………… (142)

三、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的主观要件界定问题……………………………… (143)

四、对关系人受贿犯罪问题的完善建议……………………………………… (144)

挂名领薪型受贿犯罪理论与实证研究…………………………………………… (145)

一、受贿犯罪发展的新趋势…………………………………………………… (145)

二、挂名领薪型受贿犯罪的法理分析………………………………………… (146)

三、挂名领薪型受贿犯罪的实证分析………………………………………… (148)

四、对挂名领薪型受贿犯罪立法的几点反思………………………………… (150)

浅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问题……………………………………………… (152)

一、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152)

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的类型……………………………………… (153)

三、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斡旋受贿罪与相关贿赂犯罪的区别………………… (154)

关于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中“事先约定”问题的若干

思考……………………………………………………………………………… (156)

一、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之限定……………………………………… (156)

二、离职受贿行为认定需“事先约定”要件的困扰………………………… (156)

三、完善离职受贿行为规定的几点建议……………………………………… (158)

未办理权属变更型受贿两大疑难问题解析……………………………………… (160)

一、将收受未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物品认定为受贿的理论支撑…………… (160)

二、既遂与未遂的分析………………………………………………………… (161)

三、受贿数额的认定…………………………………………………………… (162)

借用型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 (163)

一、基本案情…………………………………………………………………… (163)

二、评析意见…………………………………………………………………… (163)

三、实践中关于借用型受贿的认定…………………………………………… (164)

借用型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 (167)

一、意思表示是确定借用型受贿是否成立的关键…………………………… (167)

二、认定行为人受贿的主观故意必须合理运用刑事推定…………………… (167)

三、哪些因素是认定受贿的主要依据………………………………………… (168)

四、借用型受贿数额的认定…………………………………………………… (169)

放贷生利型受贿行为的司法认定………………………………………………… (170)

一、放贷生利型受贿界定……………………………………………………… (170)

二、放贷生利型受贿数额的认定……………………………………………… (172)

新型贿赂犯罪行为形态研究……………………………………………………… (174)

一、新型贿赂犯罪的类型……………………………………………………… (174)

二、新型贿赂犯罪的危害性…………………………………………………… (177)

三、现行法律在新型贿赂犯罪的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 (178)

四、完善新型贿赂犯罪法律规定的对策探讨………………………………… (178)

新型贿赂犯罪典型案例研究……………………………………………………… (180)

一、典型案例展示……………………………………………………………… (180)

二、新型贿赂犯罪的特点……………………………………………………… (181)

三、查办新型贿赂犯罪中存在的问题………………………………………… (181)

四、新型贿赂犯罪认定标准的相关思考……………………………………… (182)

五、结语………………………………………………………………………… (184)

查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难点及对策研究………………………………………… (185)

一、查办利用影响力受贿犯罪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86)

二、突破查办利用影响力受贿犯罪“瓶颈”的对策建议…………………… (188)

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适用及入罪路径……………………………………… (191)

一、设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背景……………………………………… (191)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适用探析…………………………………………… (193)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入罪路径…………………………………………… (197)

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理解与适用……………………………………… (200)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 (200)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其他贿赂犯罪的辨析……………………………… (200)

三、“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的界定……………………… (201)

四、“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 (202)

五、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界定………………… (203)

六、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量刑标准的设定……………………………………… (203)

利用影响力犯罪的司法认定……………………………………………………… (204)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概述…………………………………………………… (204)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205)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其他相近罪名的比较……………………………… (208)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适用困境及完善…………………………………………… (210)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适用困境…………………………………………… (210)

二、从与《公约》接轨的视角谈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完善……………… (211)

三、从合理解释的视角谈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准确认定………………… (21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司法认定

———从影响力的角度进行把握………………………………………………… (217)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概述……………………………………………… (217)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影响力”……………………………………… (217)

三、“近亲属”的认定………………………………………………………… (218)

四、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219)

五、“关系密切的人”的认定………………………………………………… (219)

六、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本罪主体………………………………………… (220)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222)

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之认定……………………………………… (222)

二、“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之认定……………………………… (223)

三、“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之认定………………………………………… (22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226)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 (226)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相近罪名的区分…………………………………… (230)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犯的认定…………………………………………… (232)

第二部分 贿赂犯罪的疑难问题

惩治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 (237)

一、宽严相济:惩治贿赂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立场………………………… (237)

二、当严则严:严厉惩治贿赂犯罪的客观情势……………………………… (239)

三、该宽则宽:适度轻缓化策略的现实依据………………………………… (240)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惩治贿赂犯罪过程中的实现……………………… (245)

新问题还是老问题:性贿赂的入罪与出罪……………………………………… (253)

一、贿赂与性的关系…………………………………………………………… (253)

二、性贿赂出罪的理由………………………………………………………… (255)

三、性贿赂入罪的理由………………………………………………………… (257)

四、性贿赂入罪的归属………………………………………………………… (262)

五、结语………………………………………………………………………… (265)

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解读与司法认定…………………………………… (266)

一、承诺是“为他人谋取利益”行为的起始………………………………… (266)

二、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司法认定………………………………………… (269)

三、需要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274)

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构成贪污贿赂罪主体的问题……………………………… (279)

一、问题的提出………………………………………………………………… (279)

二、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界定标准…………………………………………… (280)

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具体认定…………………………………………… (282)

对贿赂犯罪中贿赂内涵的认定…………………………………………………… (288)

一、我国关于贿赂内涵的观点及评析………………………………………… (288)

二、新形式的“贿赂”认定问题……………………………………………… (291)

三、贿赂内涵的扩展及受贿罪立法的完善…………………………………… (294)

论贿赂犯罪刑事司法对宽严相济政策的坚持

———以犯罪预防目的实现为视角……………………………………………… (296)

一、从严打击、以宽济严:当前打击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解读…………… (296)

二、大平衡、微失衡:当前我国贿赂犯罪刑事司法现状描述……………… (298)

三、目的偏离:贿赂犯罪罪刑失衡的负面效应分析………………………… (299)

四、多因一果:罪刑失衡状态的成因分析…………………………………… (300)

五、合目的化重构:贿赂犯罪罪刑适用复衡之政策坚持…………………… (303)

六、结语………………………………………………………………………… (305)

受贿犯罪的共犯形态研究………………………………………………………… (306)

一、受贿共同犯罪的立法演变及理论分歧…………………………………… (306)

二、受贿共同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308)

三、受贿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与行为形态……………………………………… (311)

四、受贿共同犯罪的司法认定………………………………………………… (315)

贿赂犯罪共犯问题研究…………………………………………………………… (317)

一、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共犯的探讨……………………… (317)

二、单位贿赂犯罪中的共同犯罪……………………………………………… (319)

贿赂犯罪共犯问题研究…………………………………………………………… (321)

一、受贿犯罪的共犯问题……………………………………………………… (321)

二、行贿犯罪的共犯问题……………………………………………………… (323)

贿赂犯罪共犯问题研究…………………………………………………………… (324)

一、共同受贿犯罪的理论依据………………………………………………… (324)

二、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 (325)

三、认定共同受贿犯罪应当注意的事项……………………………………… (326)

四、结语………………………………………………………………………… (327)

论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328)

一、出资企业的界定…………………………………………………………… (328)

二、关于委派主体的理解……………………………………………………… (330)

三、关于“委派”的理解……………………………………………………… (331)

贿赂范围之探究…………………………………………………………………… (333)

一、域内外刑法关于贿赂范围之规定………………………………………… (333)

二、新型贿赂犯罪范围的具体表现…………………………………………… (334)

三、贿赂犯罪范围的科学界定及立法建议…………………………………… (336)

浅析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的区分………………………………………………… (337)

一、行贿罪及单位行贿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337)

二、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区分的困惑………………………………………… (338)

三、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区分的标准………………………………………… (338)

四、关于行贿犯罪的立法建议………………………………………………… (339)

对职务犯罪案件中“自动投案”的认定

———结合邹某某案件分析……………………………………………………… (340)

一、案例一则…………………………………………………………………… (340)

二、自首的本质………………………………………………………………… (341)

三、本案中“自动投案”的认定……………………………………………… (341)

四、对法学方法论的运用……………………………………………………… (344)

贪污贿赂案件自首认定的有关问题……………………………………………… (345)

一、司法实践中贪污贿赂案件自首认定的现状……………………………… (345)

二、规范贪污贿赂案件自首情节的认定标准………………………………… (346)

贿赂犯罪刑罚适用的实证研究…………………………………………………… (348)

一、引言………………………………………………………………………… (348)

二、武汉市近三年办理贿赂犯罪案件的实证分析…………………………… (348)

三、产生贿赂犯罪刑罚适用过宽的原因浅析………………………………… (351)

四、解决贿赂犯罪刑罚适用过宽的几点建议………………………………… (352)

渎职罪与受贿罪的关系及司法处断问题研究…………………………………… (353)

一、渎职罪与受贿罪之间关系的理论学说…………………………………… (353)

二、渎职罪与受贿罪之间关系的具体分析…………………………………… (354)

三、渎职罪与受贿罪并存时司法处断的具体情况…………………………… (355)


第三部分 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

职务犯罪侦查模式及破案策略探微……………………………………………… (361)

一、统揽侦查活动的基本观念………………………………………………… (361)

二、确立“前紧后松”的办案模式…………………………………………… (362)

三、实战中的侦查思维和侦查策略…………………………………………… (364)

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研究………………………………… (367)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对传统贿赂案件侦查模式提出的挑战………………… (367)

二、刑事诉讼法修改给贿赂案件侦查模式更新带来的机遇………………… (369)

三、在规范执法与人权保障要求下改进贿赂案件侦查模式的具体措施…… (371)

人权保障与规范执法新要求下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研究………………………… (373)

一、侦查模式的基本内涵……………………………………………………… (373)

二、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主要类型…………………………………………… (374)

三、我国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现状和弊端……………………………………… (376)

四、完善我国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构想……………………………………… (378)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贿赂犯罪的侦查模式研究………………………………… (381)

一、我国现阶段贿赂犯罪侦查模式概述……………………………………… (381)

二、我国现阶段贿赂犯罪侦查模式存在的缺陷……………………………… (381)

三、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新要求……………………………………………… (382)

四、贿赂犯罪侦查模式转变…………………………………………………… (383)

规范执法与人权保障新要求下贿赂犯罪的侦查模式研究……………………… (385)

一、规范执法与人权保障新要求……………………………………………… (385)

二、贿赂犯罪侦查模式转变…………………………………………………… (386)

新形势下职务犯罪侦查模式探究………………………………………………… (390)

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现状与困境…………………………………… (390)

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对职务犯罪侦查的新要求…………………………… (391)

三、新形势下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重塑及对策……………………………… (392)

新刑事诉讼法语境下技术侦查措施在贿赂犯罪案件侦查中的

运用……………………………………………………………………………… (396)

一、技术侦查的概念与特征浅析……………………………………………… (396)

二、在贿赂案件侦查过程中引入技术侦查措施的必要性分析……………… (397)

三、在贿赂案件侦查过程中引入技术侦查措施的隐患及对策……………… (398)

四、在贿赂案件等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过程引入技术侦查措施的实

施方案……………………………………………………………………… (399)

论技术侦查措施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侦查中的适用

———兼论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和控制下

交付………………………………………………………………………… (401)

一、关于技术侦查措施………………………………………………………… (401)

二、贪污、贿赂犯罪侦查适用技术侦查措施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405)

三、如何发挥技术侦查措施在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的作用………………… (407)

试论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409)

一、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的概念……………………………………………… (409)

二、构建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 (409)

三、构建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的原则…………………………………… (411)

四、构建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的必备要素……………………………… (412)

构建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之探讨…………………………………………… (414)

一、构建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 (414)

二、构建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存在的问题……………………………… (415)

三、构建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的建议…………………………………… (415)

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417)

一、构建侦查信息化体系的意义……………………………………………… (417)

二、侦查信息化体系内容……………………………………………………… (418)

三、信息化前提下的贿赂犯罪侦查模式……………………………………… (419)

浅议贿赂案件的侦查审讯及谋略运用…………………………………………… (421)

一、审讯在贿赂案件侦查中的重要性………………………………………… (421)

二、谋略在贿赂案件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422)

论新型贿赂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424)

一、当前新型贿赂犯罪的特点………………………………………………… (424)

二、针对新型贿赂犯罪的表现形式,侦查对策应着重强化五种意识……… (425)

论雅贿的侦查困境及出路………………………………………………………… (428)

一、雅贿概述…………………………………………………………………… (428)

二、雅贿的侦查困境…………………………………………………………… (429)

三、雅贿侦查困境的出路……………………………………………………… (430)

行贿罪查处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433)

一、行贿犯罪查处困难的原因………………………………………………… (433)

二、行贿罪查处困难的应对策略……………………………………………… (434)

新刑事诉讼法对收集贿赂犯罪证据的挑战及对策……………………………… (437)

一、贿赂犯罪证据特点更加凸显……………………………………………… (437)

二、新刑事诉讼法对收集贿赂犯罪证据的挑战……………………………… (438)

三、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收集贿赂犯罪证据的对策………………………… (439)

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收集与固定……………………………………………… (441)

一、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 (441)

二、贿赂犯罪证据的固定……………………………………………………… (442)

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收集与固定……………………………………………… (446)

一、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 (446)

二、全面、深入地收集贿赂犯罪证据………………………………………… (447)

三、多角度固定贿赂犯罪证据………………………………………………… (447)

从一起案件谈如何收集“以借为名”贿赂犯罪证据…………………………… (450)

一、主动及时、集中攻坚直接证据…………………………………………… (450)

二、注重间接证据的辅助作用………………………………………………… (451)

三、加强再生证据的收集……………………………………………………… (451)

四、采用多种形式固定言词证据……………………………………………… (452)

审查起诉阶段排除贿赂犯罪案件非法言词证据的若干思考

———从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辩护律师的视角切入………………………… (453)

一、排除贿赂犯罪案件非法言词证据的背景与原因………………………… (453)

二、审查起诉阶段排除贿赂犯罪案件非法言词证据的效果分析…………… (455)

三、审查起诉阶段排除贿赂犯罪案件非法言词证据的程序设计…………… (456)

四、结语………………………………………………………………………… (460)

构建检察机关排除贿赂犯罪中非法证据的路径………………………………… (461)

一、本文论述的限定性条件…………………………………………………… (461)

二、贿赂犯罪证据的特殊性…………………………………………………… (462)

三、检察机关排除贿赂犯罪案件中非法证据的必然性……………………… (462)

四、检察机关在查办贿赂犯罪案件中排除非法证据的障碍………………… (463)

五、构建检察机关排除贿赂犯罪中非法证据的路径………………………… (464)

贿赂犯罪的非法证据排除………………………………………………………… (467)

一、《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的规定…………………………………………………………… (467)

二、新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 (467)

三、贿赂犯罪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468)

四、应对贿赂犯罪非法证据排除的举措……………………………………… (469)

浅析贿赂犯罪案件中证人不愿作证的原因及应对……………………………… (471)

一、证人不愿意作证的原因…………………………………………………… (471)

二、应对证人作证率低的几点对策…………………………………………… (473)

第四部分 贿赂犯罪的控制与立法完善

谈我国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完善…………………………………… (477)

一、引言………………………………………………………………………… (477)

二、对商业贿赂进行法律规制的历史沿革…………………………………… (478)

三、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 (480)

四、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模式…………………………………………… (481)

五、我国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 (482)

六、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法律规制的建议……………………………………… (489)

贿赂犯罪的对向关系与刑罚处罚………………………………………………… (493)

一、外国刑法中贿赂犯罪的处罚规定与对向关系…………………………… (493)

二、我国现行刑法中贿赂犯罪的处罚规定与对向关系……………………… (497)

三、对我国刑法贿赂犯罪法定刑体现对向关系的思考……………………… (500)

预防新型贿赂犯罪对策研究……………………………………………………… (504)

一、针对犯罪特点,提升应对预警等级……………………………………… (504)

二、把握惩防关系,坚持预防先行原则……………………………………… (505)

三、创新预防机制,适应反腐倡廉需要……………………………………… (506)

四、加强预防力量,推进检察预防工作……………………………………… (507)

新型贿赂犯罪的特点及防治……………………………………………………… (509)

一、当前新型贿赂犯罪的特点………………………………………………… (509)

二、司法实践中贿赂犯罪认定的难点………………………………………… (510)

三、增强新型贿赂犯罪侦查能力的举措……………………………………… (511)

检察机关预防贿赂犯罪的现状及工作架构浅析………………………………… (512)

一、法律依据的不足与立法展望……………………………………………… (512)

二、角色关系的不明晰与定位取向…………………………………………… (513)

三、惩防措施的不到位与路径选择…………………………………………… (515)

四、质量评价标准欠科学与体系重塑………………………………………… (516)

检察机关预防贿赂犯罪的现状及科学设置……………………………………… (517)

一、现阶段检察机关预防贿赂犯罪的现状…………………………………… (517)

二、检察机关预防贿赂犯罪工作的科学设置………………………………… (519)

我国当前贿赂犯罪的现状、发展趋势、成因及对策…………………………… (521)

一、当前贿赂犯罪的现状……………………………………………………… (521)

二、我国贿赂犯罪成因的分析………………………………………………… (522)

三、我国贿赂犯罪的防治对策………………………………………………… (523)

我国当前贿赂犯罪的发展趋势、成因及对策…………………………………… (524)

一、当前贿赂犯罪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524)

二、贿赂犯罪的原因分析……………………………………………………… (525)

三、治理贿赂犯罪的对策……………………………………………………… (526)

我国当前贿赂犯罪的现状、发展趋势、成因及对策…………………………… (528)

一、当前贿赂犯罪的新特点…………………………………………………… (528)

二、当前贿赂犯罪的新趋势…………………………………………………… (529)

三、当前贿赂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530)

四、预防贿赂犯罪的几点对策………………………………………………… (530)

我国刑法中商业贿赂犯罪的界定与完善………………………………………… (533)

一、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及行为特征………………………………………… (533)

二、商业贿赂犯罪的司法认定………………………………………………… (534)

三、商业贿赂犯罪的治理对策………………………………………………… (536)

我国刑法中商业贿赂犯罪的界定与完善………………………………………… (538)

一、商业贿赂的概述…………………………………………………………… (538)

二、刑法中商业贿赂犯罪的界定……………………………………………… (538)

三、商业贿赂犯罪刑事立法上的不足与完善………………………………… (539)

我国刑法中商业贿赂犯罪的界定与完善………………………………………… (542)

一、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界定………………………………………………… (542)

二、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现状与评析…………………………………… (543)

三、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 (544)

浅议取消受贿罪之“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 (546)

一、对“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定位……………………………………… (546)

二、“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取消的理论分析……………………………… (547)

三、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实践分析…………………………………… (549)

四、完善建议…………………………………………………………………… (550)

贿赂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重构…………………………………………………… (551)

一、贿赂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要素分解……………………………………… (551)

二、贿赂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缺陷…………………………………………… (552)

三、贿赂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重构…………………………………………… (553)

试论将非财产性利益纳入受贿罪

———犯罪对象的必要性………………………………………………………… (555)

一、理论分歧…………………………………………………………………… (555)

二、“非财产性利益”的表现形式…………………………………………… (556)

三、将“非财产性利益”纳入受贿罪犯罪对象的必要性…………………… (556)

浅谈单纯受贿行为的刑法规制…………………………………………………… (559)

一、单纯受贿行为的含义及其特征…………………………………………… (559)

二、我国现行刑法对“单纯受贿行为”的规制……………………………… (560)

三、对单纯受贿行为刑法规制的完善………………………………………… (561)

单位行贿罪立法问题浅析………………………………………………………… (563)

一、单位行贿罪的立法概况…………………………………………………… (563)

二、单位行贿罪主体、罪刑关系分析及立法完善…………………………… (565)


快速直达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中国检察出版社
0
购物车

扫一扫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中国检察出版社
0
购物车

扫一扫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