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出版社
pic pic

岳麓法学文库(4)-法律史:立场、方法与论域

法律史研究的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法律措施研究所应采用的立场与方法,二是法律史研究所应指向的对象与领域。本书围绕法律史的学术研究两个层面的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刑法思潮以及近代中国的宪法思潮与实践,有助于法律史研究真正服务...
作者:肖洪泳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01

纸质书价

¥35  

关联商品:
购买数量:
+ -
库存678
商品详情

责任编辑:

版次:

印次:

装帧形式:

ISBN:

开本:

内容简介

法律史研究的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法律措施研究所应采用的立场与方法,二是法律史研究所应指向的对象与领域。本书围绕法律史的学术研究两个层面的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刑法思潮以及近代中国的宪法思潮与实践,有助于法律史研究真正服务于法律实践与生活。

作者简介

肖洪泳,男,湖南洞口人,法学博士,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学于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2年8月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并任社会科学系、法律系副主任。2005年7月于湖南大学任教至今。 专业领域为法律史与宪政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中西法律思想比较、宪政理论。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古代死刑思想研究”),教育部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岳麓秦简与秦代法律制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1项(“中国传统死刑文化研究”)。在《读书》、《法学家》、《社会科学》、《当代中国研究》(美国)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撰写法律史、法理学方面的教材5部。

图书目录

法律史:立场、方法与论域



目录



自序(1)



第一编法律史的立场与方法


第一章法律文化与法律史解释()


一、引言()


二、法律史解释的进路转换()


(一)法律史研究进路的转换()


(二)概念的缘起:从文化到法律文化()


(三)理论的进路:从文化解释到法律文化解释()


三、法律文化解释的立场与方法()


(一)法律文化解释的基本立场()


(二)法律文化解释的分析方法()


四、法律文化解释的缺陷及其克服()


(一)具体缺陷及其克服()


(二)个案分析:中国近现代法律文化的转型()


五、结论()

第二章传统与法治()


一、梅因古代法的分析思路()


二、现代法治需要的传统()


三、现代法治的理性基础()

第三章历史法学的使命()


一、自然法思想的进步与局限()


二、历史法学的形成()


三、历史法学的宗旨()


四、历史法学的民族主义立场()

第四章福柯的惩罚思想及对法学的意义()


一、公开处决的潜在危险性()


二、刑事司法的人道转向()


三、规训机制的诞生()


四、福柯的历史观及对法学的意义()



第二编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第一章秦代刑事诉讼程序()


一、侦查()


二、起诉()


三、审讯()


四、判决()


五、上诉()


六、奏谳()


七、余论()

第二章唐代对佛教的法律调整()


一、设立管理机构()


二、完善僧籍制度()


三、严格僧尼活动()


四、限制寺院经济()


五、结论()


第三章蒙元对佛教的法律调控()


一、推行信教自由()


二、完善僧官制度()


三、编修禅门清规()


四、保护寺院经济()

第四章明初乡村教化的法律制度()


一、教化的组织化:里老法律制度()


二、教化的司法化:申明亭法律制度()


三、教化的礼法化:乡饮酒礼制度()


四、教化的教育化:社学法律制度()


五、结论()


第三编中国古代刑法思潮

第一章中国古代刑法的人性基础()


一、作为理性存在的人性与刑法()


二、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性与刑法()


三、作为历史存在的人性与刑法()


四、性善与性恶:关于犯罪与刑罚的人性论争()


五、结论()

第二章中国古代死刑观的人性根据()


一、性善论:教化主义死刑观的人性根据()


二、性恶论:威慑主义死刑观的人性根据()


三、性有善有恶论:预防主义死刑观的人性根据()


四、结论()

第三章中国古代死刑报应思想()


一、私力复仇:死刑报应思想的孕育()


二、报应司法:作为报复刑的死刑()


三、刑官报应:死刑适用过程中的司法伦理()


四、结论()

第四章沈家本与中国近代死刑思想的转换()


一、从仁政到法权:死刑改革的基本依据()


二、从限制到废除:死刑改革的基本步骤()


三、从威慑到教养:死刑改革的基本目标()


四、结论()


第四编近代中国的宪法思潮与实践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联邦主义思潮及实践()


一、晚清联邦主义思潮的输入()


二、应对集权的联邦制:1910年代的联邦主义思潮()


三、寻求统一的联邦制:1920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


四、消解对抗的联邦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联邦主义余音()


五、结论()

第二章中华民国宪法案(1925)的联邦制架构()


一、国家与地方事权的联邦制分配()


二、国家与地方关系的联邦制调整()


三、国家机关的联邦制组成()


四、地方制度的联邦制建构()


五、结论()

第三章陈炯明的联治民主制建国方略()


一、民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困境()


二、陈炯明联邦建国思想的提出()


三、陈炯明的地方自治实践()


四、陈炯明的联省自治方略()


五、陈炯明的中国统一方案()


六、陈炯明的联治民主制()


七、陈炯明的共和理想()




后记()


快速直达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中国检察出版社
0
购物车

扫一扫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中国检察出版社
0
购物车

扫一扫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