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出版社
pic pic

检察委员会制度研究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作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本书采用历史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按照历史必然性、制度合理性、改革必要性、制度应然性的论证逻辑来展开,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论证较为充分。本研究对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基本原理、价值功能、...
作者:刘昌强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6

纸质书价

¥28  

关联商品:
购买数量:
+ -
库存344
商品详情

责任编辑:马力珍

版次:1

印次:1

装帧形式:平装

ISBN:ISBN 978-7-5102-0859-1

开本:A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作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本书采用历史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按照历史必然性、制度合理性、改革必要性、制度应然性的论证逻辑来展开,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论证较为充分。本研究对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基本原理、价值功能、历时流变、经验与问题、改革完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证分析,对制度改革进行了较为稳妥可行的设计,同时对制度的发展方向作了适当预判。

作者简介

刘昌强,男,1973年生,重庆合川人。199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至2012年在西南政法大学学习并先后获法律硕士学位、司法制度专业法学博士学位

图书目录

目 录

引  言/ 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7

  三、研究思路/ 16

  四、研究方法/ 19

第一章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基本原理/ 20

 第一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概述/ 20

  一、检委会制度的概念、性质与特点/ 20

  二、检委会的基本职能/ 25

  三、检委会的组织/ 27

  四、检委会的运行机制/ 29

 第二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价值/ 32

  一、人民检察制度发展的助推器/ 32

  二、检察领导体制的必要补充/ 34

  三、司法民主的实现方式/ 35

  四、司法公正的有效保证/ 37

  五、内部监督的重要途径/ 38

  六、社会管理的平衡器/ 39

 第三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基本属性/ 41

  一、检委会的政治属性/ 42

  二、检委会的司法属性/ 44

三、检委会的行政属性/ 46

 第四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渊源与依据/ 47

  一、倡导会审而不认同司法官独立是其法律文化渊源/ 48

  二、民主集中制是其制度基础/ 50

  三、群体决策理论是其理论依据/ 53

 第五节 相关制度比较研究/ 58

  一、司法群体决策的国内模式———以审判委员会制度为例/ 59

  二、国外司法群体决策的主要类型/ 62

  三、与检委会制度的比较评述/ 67

第二章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历史流变/ 71

 第一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发端/ 71

  一、检委会制度历史起源的传统解读/ 72

  二、苏俄检察机关委员会制度的渊源/ 74

  三、检委会制度的初现/ 75

 第二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实践/ 83

  一、抗日战争期间的探索实践/ 83

  二、评述/ 86

  三、结论/ 89

 第三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90

  一、检委会制度的确立/ 90

  二、检委会制度的发展演变/ 92

 第四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存废之争/ 96

  一、问题的提出/ 96

  二、检委会制度存废之争的三种观点/ 97

  三、简要评述/ 99

 第五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演变逻辑/ 101

一、检委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02

  二、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是检委会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 104

  三、检委会制度具有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 105

  四、不断改革调适以适应检委会制度开放性发展的要求/ 106

第三章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以基层实践为例/ 108

 第一节 基层检察委员会制度的探索实践/ 108

  一、基层检委会制度的功能作用实践/ 109

  二、基层检委会制度的组织建设情况/ 119

  三、会议制度的实践情况/ 130

 第二节 基层检察委员会制度的改革创新/ 133

  一、功能作用的延展创新/ 133

  二、组织建设方面的创新/ 136

  三、会议制度方面的创新/ 141

 第三节 基层检察委员会制度运行中的问题/ 150

  一、业务指导功能不足/ 150

  二、组织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154

  三、会议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165

  四、决策质量存在问题———基于无罪案件的分析/ 171

  五、基层检委会制度实践评述/ 177

第四章 检察委员会制度改革/ 180

 第一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80

  一、检委会改革的总体目标/ 180

  二、检委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82

  三、改革的理论指导———群体决策的优化/ 183

第二节 科学定位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功能/ 185

  一、决策功能/ 186

  二、指导功能/ 187

  三、监督功能/ 188

 第三节 强化检察委员会决策的司法属性/ 189

  一、检委会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90

  二、强化检委会司法属性的必要性/ 193

  三、对不完全民主集中制的反思/ 195

  四、直接亲历原则的建构/ 197

  五、强化检委会决策司法属性的路径/ 199

 第四节 加强检察委员会的组织建设/ 206

  一、规范检委会委员的选任标准与选任程序/ 207

  二、强化检委会专职委员职能作用/ 208

  三、合理配置检委会决策辅助机构/ 211

 第五节 规范检察委员会工作程序/ 216

  一、科学界定检委会议题范围/ 217

  二、严格执行检委会的议事规则/ 218

  三、加强检委会决定执行督促力度/ 221

 第六节 完善检察委员会配套机制/ 222

  一、完善回避机制/ 223

  二、完善列席机制/ 225

  三、完善检察长列席审委会机制/ 228

  四、实现检委会工作与案管工作的对接/ 232

第五章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发展趋势/ 235

 第一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继续存在的合理价值/ 235

  一、职业化的检察官队伍尚未形成/ 235

二、司法的相对独立尚缺制度保障/ 237

  三、检察领导体制与决策机制的客观要求/ 238

 第二节 司法群体决策的固有缺陷/ 239

  一、难以实现直接言词和司法亲历/ 239

  二、抑制成员决策积极性和创造力/ 240

  三、司法群体决策的极化/ 242

  四、司法群体决策的责任不明/ 243

  五、司法群体决策易产生群体思维/ 244

  六、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无法统一/ 245

 第三节 司法的相对独立与职业化趋势/ 246

  一、司法的相对独立原则/ 246

  二、司法的职业化发展趋势/ 250

 第四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功能调整与角色淡出/ 251

  一、检委会的现行职能/ 252

  二、检委会制度的功能调整/ 254

  三、职业检察官的角色替代/ 255

结  语/ 262

参考文献/ 266

后  记/ 278


快速直达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中国检察出版社
0
购物车

扫一扫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中国检察出版社
0
购物车

扫一扫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